close
「咦~寶寶怎麼有個像技安一樣的凸肚臍?而且愈來愈凸,看起來好可怕!」寶寶凸肚臍就是醫學上所稱的「臍疝氣」,大多會隨著寶寶成長而有所改善,並且恢復正常,媽咪不用過度擔心喔!



臍疝氣評估法
正常的肚臍應該為凹陷下去的,但在嬰兒身上常可見到「凸肚臍」,像是一個泡泡鼓起來,而鼓起處壓下去後可發現有空洞,如此,便稱為臍疝氣。只要有膨出就要疑似是臍疝氣,陳培濤醫師表示,臍疝氣有大有小,但一般判定嚴重程度的方式並非靠觀察外觀即可,而是在寶寶熟睡後輕輕按壓凸出的部分,當凸出部分往下按壓後,會摸到腹部肌膜的空隙處,此空隙通常不會超出1公分的寬度,若超過2公分就算是較嚴重的臍疝氣,但不論外觀大小或空隙的寬度,若是超過2歲後,仍沒有明顯改善,建議會轉介至小兒外科評估進行是否接受手術的可能性。
陳培濤醫師表示,每個嬰兒出現臍疝氣的時間不一,通常會在34個月左右開始有較明顯的凸出,6個月後會開始逐漸變小,不到1歲就會復原,只要沒有合併其他狀況,如局部紅腫或摸到硬塊及哭鬧不安,父母都不用擔心。 
 

肌膜未有效關閉為主因
當胎兒還在媽媽肚子裡時,是透過臍帶吸收來自母體的養分,當寶寶出生後,身體各機能開始運作,可靠自己的力量生存,臍帶根部的肌膜也會自行關閉,當臍帶根部的腹壁肌膜沒有有效關閉時,就會出現臍疝氣的情況。
陳培濤醫師表示,正常的臍疝氣並不會為寶寶帶來任何不適,若是當肚子裡頭的腸子跑出來卡在未關緊的空隙中,寶寶可能就會出現哭鬧不休、嘔吐以及局部紅腫等症狀,此時,便需考慮進行緊急治療,雖臍疝氣發生率高,但腸道跑出卡住的比例相當低,約11500,因此,媽咪多半不需擔心。


居家照護Tips
臍疝氣多數是屬良性的身體症狀,通常不需醫療處置介入即可自行復原,因此,居家照護便成了媽咪的重要任務,陳培濤醫師表示,只要留意寶寶是否有不明原因的哭鬧,並觀察凸起處是否有異常即可,一旦發現不正常的反應或改變則需盡速就醫。  

Tips1 按壓時的正確觸感
正常的臍疝氣往下按壓時,觸感就像在戳氣不是很飽的氣球,且能很順利的往下按壓,不會卡到任何東西。陳培濤醫師表示,就目前觀念而言,只要嬰幼兒本身沒有其他症狀,34歲後才會考慮動手術,但有些特殊狀況經醫師評估後,認為情況較為嚴重,則會在2歲前進行手術,否則,一般都是以保守療法來觀察。
當寶寶有不明原因的哭鬧,就要注意是否是為臍疝氣所引起,當有腸子跑出來卡在間隙處時,在按壓時很明顯的會感覺到觸感不對(像是特別硬),並且,臍疝氣的皮膚外觀亦呈現異於平常時的膚色(如暗紅色)。 

Tips2 判斷哭鬧原因
當寶寶哭鬧的時候,應該先安撫,判斷哭鬧的原因是否因為臍疝氣引起,陳培濤醫師表示,雖然臍疝氣算是良性的症狀,但家長仍需留意觀察臍疝氣的情況。和腹股溝疝氣不同的地方是,臍疝氣多半會自行復原,並且需要手術的機率低,但腹股溝疝氣幾乎都需要經由手術來改善。 

利用時間觀察即可
媽咪不需每天按壓以觀察腸子是否跑出,陳培濤醫師建議媽咪在換尿布或寶寶睡覺時觀察外觀即可。通常當寶寶放鬆和較平靜時,會稍微下陷一些,就像是吹飽的氣球稍微放氣時,表皮會變得皺皺的,但當寶寶開始活動或哭鬧時,又會變得較為飽滿。  

Tips4 不宜用東西壓住
有些婆婆媽媽會將硬幣直接壓在凸出的部分,希望能藉由壓力改善,但陳培濤醫師表示,不論是用硬幣或是用膠帶或衣物纏住,都沒有實質效用,反而容易因此出現接觸性的皮膚炎,特別是在夏天,容易因為悶熱而出現癢疹,雖不會產生傷害,但也可能引起其他皮膚問題,因此,不建議這麼做。
Tips5 清潔護理皆同
穿衣服換尿布不需要刻意避開臍疝氣,只要採取一般照護,注意皮膚的完整性即可。


~原文刊載於2009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閉海晴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