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今天本來是要帶鄭點去參加五月虎寶生日趴,
可惜鄭點感冒了只好放棄!
姐弟倆吵著要出門,只好載他們去對面的觀音山,
曬太陽殺菌兼拜拜求全家健康平安囉!
開山凌雲寺環境很清幽,聽說這裡的建材都是採用當地的觀音石,
而且整座廟歷史相當悠久!

凌雲寺為觀音山歷史最悠久的寺廟,俗稱內岩,創建於清乾隆4年(西元1739年),光緒初年,因匪徒潛匿劉銘傳派兵剿平焚燬廟宇,後來原址重建,稱為凌雲古寺,屬道教,為當地居民信仰中心。  

寺內保留不少古匾、古碑等文物,給人一種古樸悠遠之感。 





第二站來到凌雲寺,去二樓參拜了很莊嚴宏偉的千手佛,
還買了義賣的藥草皂,製作的阿婆說可以去煞解驚,
剛好很適合四處趴趴走的這些小朋友使用,
以手工香皂來說四塊100元售價相當便宜!

民國前2年(西元1910年)由三重寶海法師創建,主祀千手觀音,因加入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稱「臨濟宗妙心寺派觀音山凌雲禪寺」。當時與月眉山靈泉寺派、大湖法雲寺派、大岡山超峰寺派並稱日治時代佛教4大門派。  

整體建築中西合璧,倚山而建,尤其寺後火山地形景觀獨具特色,山形有如大鵬展翅之勢,倚著絕壁,極為壯觀。 

寺前群峰環繞,風光秀麗,景緻極佳;寺旁老樹枝繁葉茂,配合周邊擺設之石雕佛像及石桌椅,更顯古意盎然,且蟲鳴鳥叫不絕於耳,為最佳避暑勝地,天氣好的時候,還能在此看見大冠鷲的芳蹤。

第三站到了遊客中心,有幾攤農特產品販售,
買到了很好吃的草仔粿!



愣嚴閣大門深鎖沒有開放,
從外頭窺探,是一棟很完整的建築,
很有庭院深深,深幾許的fu~

是凌雲禪寺為提供信徒禪修的地方,「楞嚴」兩字乃出自於佛教經典中的《楞嚴經》(《金剛經》),這個地方則是供寺中小沙彌們安心靜修、潛習佛法之境,同時也兼作招待賓客、信眾的場所。  

其由第二代住持本圓法師於民國15年(西元1926年)興建,建材採觀音山石砌成二層石屋,建築的形式融合了中西合併的多種不同風格,騎樓廊道呈現出的是北台灣的地方色彩,石柱的柱頭則是帶著典雅巴洛克造型的風味,屋頂的三角頂立面,呈現出的是強烈的印度佛教風格,加上院內老樹林立,更彰顯出建築的厚實與典雅。 





對面的開山院也是不開放,只能從側面觀看一小角,
原來這兩個景點是私人所有,我還想說政府幹嘛要浪費這兩個古蹟呢!

位於遊客中心至凌雲禪寺途中,環境清悠雅緻,亦是一座石砌二樓古樸建築,由本圓法師建於民國14年(西元1925年),做為老僧安心靜修、傳承佛法之所。 

院內兩層樓建築大多用觀音山石所砌成,圓頂的建築造型可能仿自古老的印度天竺佛教建築,四方型的結構,卻是歐式的洋樓,二樓的窗台卻全都是拱型,混雜著中國閩南式建築與西方建築的綜合體,說明了這棟小小的佛院,建造當時深深受到日式西化的建築風格影響。  

院內有一尊為披袈持缽,栩栩如生的石雕佛像,基座上刻著「花山院法皇」之名,這是日本大正15年(西元1926年),日本關西一帶的信徒捐獻了33尊石刻觀音佛像,在觀音山上建置了台北西國三十三所觀音靈場,指的是觀音菩薩在人間的33種化身,或男、或女、或老、或少,按照日本「西國三十三所」的慣例,都會再加一尊身披袈裟手持缽的高僧,也就是倡導「三十三所」信仰的和尚華山法皇。 

開山院與楞巖閣相距不遠,且又都是弘法、清修之地,因而有「子母院」之稱,目前因屬寺方私有產權,並未對外開放。  




因為鄭妹鄭點愛睡覺了,所以沒去西雲寺就直接回家,
但聽完欣華跟自閉的介紹又決定要去一探究竟,
原來西雲寺隱身在墳墓園中,
周圍的鳳凰木正大滿開中很壯觀,居高臨下視野極佳!



整座建築雖然經過翻修,但仍散發古樸風情!

西雲禪寺位在觀音山南麓半山腰上,建於清乾隆十七年(西元1752),昔名「大士觀」,俗稱外岩()的西雲寺,是五股地區除了凌雲寺與凌雲禪寺之外,另一著名佛教聖地。根據民國十八年《宗教臺帳》記載,西雲寺地坪數有1,020坪,建物坪數102坪餘,屬臨濟宗妙心寺派,採傳統閩南式三合院建築形式。 

西雲禪寺主祀觀音佛祖,從祀釋迦佛、善財童子、龍女,配祀韋馱、關帝、十八尊者等,主要祭典除固有之下元節外,另有清明節、中元節及重陽節三次法會。西雲寺目前已列為新北市官定第三級古蹟,且將陸續進行調查研究與修護事項。



這裡的蚊子大軍相當恐怖,
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我們被叮得落荒而逃...
尤其是鄭點,臉.手.跟腳加起來被叮了10多個包,
回家紅腫了好幾天真的好可憐!
要去參觀的朋友記得穿長褲長袖或先塗點防蚊液阿!!

 

觀音山座落在淡水河西岸,主要山脈位於新北市五股區、八里區之間,乃是一座最年輕的休火山,屬於大屯火山系最西境的錐狀火山,北側的大多是火山熔岩,南側的則以火山碎屑流為主。其山系之天際線由十八座連峰形成,主峰標高616公尺,由淡水、關渡一帶遠眺,仿若一尊仰躺觀音之勢而得名。 

由於觀音山為臺灣西北隅高點,且居於河、海地形交會之處,動植物生態頗為多元。據調查觀音山除為多種台灣猛禽之棲息地外,亦是猛禽隨季節更迭,過境臺灣必經路線之地。因此全年可觀賞大冠鷲、鳳頭蒼鷹等留鳥,或於每年45月觀察灰面鵟鷹、赤腹鷹等侯鳥遷移,壯觀的在高空展翅飛翔,種類之多更勝南台灣的墾丁,所以每年都會有賞鳥愛好者聚集於此,捕捉各種珍貴鳥類的蹤影。  

另外,淡水河南岸至觀音山麓的沙丘平原一帶,發現距今10006000年前人類生活痕跡,且陸續有多處遺址被發現,透過考古學的觀察研究,可瞭解先民生活、文化與環境變遷間關係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閉海晴天 的頭像
    閉海晴天

    閉海晴天

    閉海晴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